1.检测加油站0#柴油,依据什么国家标准?

2.我国拟出台的燃油税方案是什么?

3.我国主要的能源储备及近几年节能情况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

4.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发生的两次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2011年柴油价格查询_2001年柴油价格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普陀区委、区政府在中央、省、市领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普陀渔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了渔农民的生产能动性,带领全区广大渔农民逐步摆脱贫困,跨步迈向小康。以1996年我区被授予全省第二批小康县(区)为标志,我区人民生活提前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渔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一、渔农民收入增长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渔农民收入先后经历了快速增长、稳定增长、高速增长、徘徊增长、持续稳定增长等阶段,取得丰硕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和政府制定的新的发展渔农村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我区渔农村经济在短短几年间出现了快速增长,渔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之后,中央号召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作为渔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异军突起,标志着渔农村经济发展已由过去主要依靠单一的渔农业转向渔农工商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渔农民收入稳定增长。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定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配套、重点突破和全面攻坚的新阶段。在新阶段,渔农村经济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渔农民收入高速增长。进入90年代后半期,渔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渔农产品供给由长期全面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渔农产品供给出现相对过剩。渔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增产不增收,渔农民收入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0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逐步减免渔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惠农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对渔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大提高了渔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渔农民特别是捕鱼种粮的渔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渔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十年来,我区渔农业经济和渔农民收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较大增长,且一部分渔农民率先走上了富裕之路。2007年渔农业总产量达到49.67万吨,比1978年20.09万吨增长1.5倍;渔农业总产值为31.34亿元,比1978年0.74亿元增长42倍;渔村人均纯收入9838元,比1978年145元增长67倍;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1978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161.9元,2007年达到8329元,增长51倍。一部分渔农民原始资本积累得到快速增加,已有约占8—10%的渔户年均纯收入达10—1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003年突破万元,2007年达到19826元。

二、渔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家庭经营收入成为渔农民收入的主体。改革之初,“以粮为纲”的经济模式,使我区渔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户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收入来源由集体统一经营为主转为家庭经营为主。至2007年底,全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农户为30484户,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50758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0024本。全年渔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为4473元,比上年增加169元,增长3.9%。

渔农民生产经营收入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庭经营所从事的三次产业中,一产收入出现减少,二三产收入较快增长。其中:2007年,第一产业收入人均2070元,同比减少12.9%;第二产业收入人均913元,同比增长28.4%;第三产业收入人均1490元,同比增长22.4%。从家庭经营所从事的行业来看,一产中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纯收入均减少,而二三产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服务业纯收入均增长。

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三十年来,全区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大力投入,推动了建筑、运输、就业等收入的大幅增加,同时带动木匠、泥工等“五匠”和其它各行业雇员工资普遍提高。如六横随着中远船务公司、鑫亚船厂的开工建设和投产,不仅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使得本地就业人员和收入大幅度增加,泥水、小工日工资分别从2004年底的70元、30元上涨到2005年底的120元和60元,工资上涨近一倍,业务供不应求,而且因企业效益好工人工资、奖金等收入大幅提高。2007年全年渔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3925元,比上年增加957元,增长32.2%。

政策性增收作用明显。人民公社时期,渔农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所得为集体所有。生产队按年收益不超过3%的比例向人民公社上交“管理费”,渔农民不直接承担社会负担。改革开放以来,渔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配上采取“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分配方式,调动了渔农民生产积极性。渔农村负担主体逐步由集体转移到农户,使得渔农民对负担的感受变得更直接、更敏感。三十年来,国家、省、市、区各级财政逐步加大了对“三农(渔)”的支持力度,积极实施一系列支农和惠民政策:粮食直补、柴油补贴、老年人“以奖代保”,被征地农民和独生子女养老保障等等,直接增加了渔农民纯收入。特别是柴油补助款,2007年,国家补助全区近2亿元,有力地缓和了因柴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部分渔船停航、渔业生产普遍性亏损的局面,确保了渔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渔农民生活消费的变化

从实物消费向货币消费的转变。在渔农民货币收入不断增多,购买能力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货币性消费和实物性消费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三十年前,渔农民大都是吃的是自己捕的鱼、自己种的粮、菜,烧的是稻秆、柴禾。不仅渔农民手里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撑消费,从思想观念上也不舍得消费。三十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打工,自己创业,货币收入不断增加,实物消费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从单纯购买物品向物品和服务并重的转变。1978年,渔农民收入大都用在生活必需品的购买上。三十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加,渔农民存款的不断增多,渔农民消费也开始逐步向宽裕型、享受型发展。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服务业也逐步走向农村,现在的新型农村不但有超市、商场等可以购买生活日用品的地方,还有美容、美发、KTV等休闲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从物质享受到物质、精神双重享受的转变。走出了吃的饱、穿的暖的阶段,走过了吃的精、穿的靓的阶段,现在的渔农民考虑更多的是更加丰富自己的生活,充实自己。报纸、杂志看的多了,电脑开始走入家庭了。以往足不出船、出户的渔农民,现在也离开了船头、离开了田间地头,去其他地方旅游,走走看看外边的世界。居民消费中,享受和发展型消费比重明显上升,至2007年底,渔农村居民用于教育文化、通讯、保健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到31.2%。根据普陀区第二次渔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末,11个乡镇(全区10个乡镇加普陀山镇,沈家门、东港、勾山街道不在统计范围内)中36.4%的乡镇有公园,53.1%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20.1%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92.7%的村有老年活动室,50.3%的村有渔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在许多村里还建立了渔农村文化中心,喜欢戏曲的渔农民朋友们围在一起吹拉弹唱,爱下棋和打牌的渔农民朋友们在棋艺室里杀的难分难解,丰富的渔农村文化生活让渔农民们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五、消费结构的变化

吃的精起来。改革初期,国家比较困难,大家都不富裕,吃方面没太大的讲究,只要有的吃就不错。“吃了吗”成为老百姓的日常交际语言,不得不说是为生活所迫。9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告别了油盐糖肉油凭票买、每人每月细粮定量的捉襟见肘的年代,各种各样的蛋禽肉鱼都能上老百姓的餐桌。21世纪,追求纯净、健康、自然的饮食习惯成为现代人的时尚,如今绿色放心肉、无公害蔬菜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渔农民食物结构逐步优化,吃好、,注重营养、追求方便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在吃饱吃好的同时,大家也开始变着法做出各式的美食。在食品口味也更加追求多样化和方便化,在外饮食支出越来越多。2008年上半年,渔农村居民在外饮食人均消费金额为238元,同比增长8.7%。

衣着服饰靓起来。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渔农民穿着消费发生了深刻变化。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走在大街上,千篇一律,可是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恐怕就是“撞衫”了。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 从“凭票供应、买布裁衣”到成衣消费比重明显扩大,并且向中高档转变,从“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多季”;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

住房大起来。改革开放后,渔农村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普陀区第二次渔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6年末,渔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26.1平方米。 96.8%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中,拥有1处住宅的57578户,占90.5%;拥有2处住宅的3824户,占6.0%;拥有3处以上住宅的180户,占0.3%。渔农村居民居住的住房类型主要为楼房。居住楼房的50193户,占78.9%;居住平房的13386户,占21.0%;居住其他类型住房的67户,占0.1%。渔农村居民居住的住房结构主要为砖混结构。住宅为砖混结构的51873户,占81.5%;砖木结构的9885户,占15.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810户,占2.9%;竹草土坯结构的57户,占0.1%;其他结构的21户。至2007年,全区渔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40.6平方米。在住房条件宽敞的基础上,住房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开始进行了室内装饰,居住条件较以前有了根本改变。

交通、通讯发展快起来。改革开放前,区内的国道还是砂子路,渔农村道路更是凹凸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到处积水,渔农户门口的小路更是泥泞不堪。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渔农村交通事业迅猛发展,路网建设纵横密布,公路得到硬化,大多数村还修通了水泥路。渔农民出门的路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寸步难行。根据普陀区第二次渔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末,在乡镇地域范围内有码头的占100.0%,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占45.5%。乡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在一小时车程内的占72.7%,距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公里之内的占90.9%。2006年末,179个村共有600个自然村,其中98.3%的村和97.7%的自然村通公路,49.7%的村地域内有车站或码头。进村主要道路路面和村内主要道路路面均以水泥路面为主,分别占83.8%和93.9%。83.8%的村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30.7%的村有列入“乡村康庄”工程改造的乡村公路。至2007年底,全区新增通村公路82.68公里,等级公路通村率达100%,客运班车通社区率达98%。与此同时,交通工具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前,老百姓出门靠步行,那时绝大多数农民还没见过摩托车、电瓶车,就连自行车也是很少见的。现如今,农村多数人代步都靠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甚至购买了小轿车。三十年来,通讯事业发展也如日中天。改革开放前,农民和外界联系主要靠写信,遇有紧急情况只好打电报。现如今,电话机、手机再也不是富豪阶层的享受。远至和省外务工的亲友商讨家中的事务,近至呼叫在田间劳作的亲人回家吃饭,电话、手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话、手机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的必备品。根据普陀区第二次渔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末,全区99.7%的自然村通电话。2007年,我区电信业务总量达3.5亿元,通信网络实现了由模拟向数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转变,全区固定电话用户为17.13万户,普及率上升到53.6部/百人,移动用户为33.38万户,普及率上升到104.3部/百人,互联网用户4.1万户,有线(无线)电话覆盖率达到了100%。

文化生活热起来。随着渔农村社会经济的逐步繁荣,渔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享受性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对文化教育的投入也日益增多。根据普陀区第二次渔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末,11个乡镇(全区10个乡镇加普陀山镇,沈家门、东港、勾山街道不在统计范围内)均有广播、电视站。59.2%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70.9%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55.3%的村从“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中直接受益。99.4%的村和99.7%的自然村能接收电视节目,98.3%的村和98.7%的自然村安装了有线电视,100.0%的村能接收广播节目,85.5%的村安装了有线广播,83.8%的村能用ADSL、LAN等宽带方式上网,91.1%的村开通了农民信箱。15.1%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到2007年,全区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了100%。同时,政府组织的送戏下乡、送**下乡等活动也常年开展,如今的人们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吃过晚饭后就洗脚上床。改革开放前,农村失学儿童多、青壮年文盲多。现如今,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读书不用花钱,贫困学生还有伙食补助。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农民文化教育水平大幅提高。

保健意识强起来。改革开放前,农民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大病小治,小病不治,身体健康没有保障。现如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乡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所,大型医疗检查设备进入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农村医疗保险全面开展,农民住院还有报销。根据普陀区第二次渔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末,11个乡镇(全区10个乡镇加普陀山镇,沈家门、东港、勾山街道不在统计范围内)均有医院、卫生院,81.8%的乡镇有敬老院。74.3%的村距离医院、卫生院在3公里以内,73.2%的村有卫生室。73.2%的村地域内居住了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2.8%的村地域内居住了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检测加油站0#柴油,依据什么国家标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日宣布,从9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均下调300元/吨,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此次调价为发改委16个月以来首次下调成品油价格…[详细]

发改委:油价“涨快跌慢”问题不存在

发改委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问题时称,国内油价“涨快跌慢”的问题完全不存在。在成品油调价操作中,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时,因要考虑对下游行业影响以及通胀压力,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经常推迟调价时间…[详细]

更多>>

油价调整相关消息·影响:专家称此次油价调整幅度较小 不会出现油荒

·质疑:油价下调引发三大质疑:每升降两毛幅度太小

·北京:下调汽柴油价格 93号汽油调整为7.61元/升

·西安:汽柴油价均下调0.25元 市民“不买账”(图)

·浙江:93号汽油降至7.23元/升 每升约便宜0.23元

·广东:成品油价下调 部分油站自行优惠0.39元/升

·武汉:93号汽油每升降0.25元 车主称每月省30元

·重庆:93号汽油调整为7.35元/升 物价局加强监测

·海南:成品油价平均降幅约3% 93号汽油8.27元/升

更多>>

关注成品油价格调整·民众:成品油价格16个月首次下调“姗姗来迟”

·专家:成品油价格此次下调对CPI影响非常有限

·发改委:成品油价格改革待研究论证后择机推出

北京93号油价近年油价变化(单位:元/升)

调整日期 调后 幅度

2011.10.9 7.61 -0.24

2011.4.7 7.85 +0.4

2011.2.20 7.45 +0.28

2010.12.22 7.17 +0.25

2010.10.26 6.92 +0.17

2010.6.1 6.74 -0.18

2010.4.14 6.92 +0.26

2009.11.10 6.66 +0.38

2009.9.29 6.29 -0.14

2009.9.1 6.43 0.22

2009.7.29 6.21 -0.16

2009.6.30 6.37 0.48

2009.6.1 5.89 0.33

2009.3.25 5.56 0.23

2009.1.15 5.33 -0.11

2008.12.19 5.44 -0.93

2008.10.7 6.37 0.17

2008.6.20 6.20 0.86

2007.11.1 5.34 0.44

2007.1.24 4.90 -0.19

2006.5.24 5.09 0.44

2006.3.26 4.65 0.39

2005.7.23 4.26 0.3

我来说两句

请选择您的用户帐号类型

用户名:注 册

密 码:

..中国成品油价格近年历次调整一览.

时间 详情

2012年2月8日 全国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00元,相当于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

2011年10月9日 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全国平均93号汽油每升降0.22元,0号柴油每升降0.26元。北京93号汽油调为7.61元/升。

2011年4月7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500元和400元,全国平均93号汽油每升涨0.39元,0号柴油每升涨0.34元。北京97号汽油首破8元。

2011年2月20日 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5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上涨0.26元和0.3元

2010年12月22日 汽油、柴油价格分别提高每吨310元、300元,90号汽油全国平均零售价上调0.23元,0号柴油上调0.26元

2010年10月26日 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每吨提高230元和220元;每升分别上涨约0.17元和0.19元

2010年06月1日 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每吨降低230元和220元

2010年04月14日 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每吨上涨320元,平均每升上涨0.24元(汽油约0.24元/升,柴油约0.27/升)

2009年11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80元

2009年09月30日 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190元

2009年09月02日 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300元

2009年07月28日 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

2009年06月30日 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

2009年06月01日 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400元

2009年03月25日 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

2009年01月15日 发改委决定再次降低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

2008年12月19日 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100元

2008年06月20日 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1000元,上调航空煤油每吨1500元

2007年11月01日 上调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500元

2007年01月14日 下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20元;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90元

2006年03月26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300元

2005年07月23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各地油价一览表.

地区 93号(现) 93号(前) 降幅 97号(现) 97号(前) 降幅 0号(现) 0号(前) 降幅

北京 7.61

7.85 0.24 8.10 8.36 0.26 7.53 7.79 0.26

上海 7.55

7.79 0.24 8.03 8.29 0.26 7.42 7.67 0.25

天津 7.27

7.52 0.25 7.69 7.94 0.25 7.07 7.33 0.26

重庆 7.35 7.59 0.24 7.77 8.02 0.25 7.14 7.39 0.25

广东II 7.27 7.5 0.23 7.87 8.13 0.26 7.04 7.30 0.26

广东III 7.49 7.73 0.24 8.11 8.37 0.26 7.25 7.51 0.26

广西 7.33 7.57 0.24 7.92 8.18 0.26 7.12 7.37 0.25

海南 8.27 8.51 0.24 8.79 9.04 0.25 7.18 7.43 0.25

河北 7.77 7.52 0.25 7.69 7.94 0.25 7.07 7.33 0.26

河南 7.22 7.46 0.24 7.63 7.88 0.25 7.11 7.37 0.26

湖北 7.20 7.45 0.25 7.65 7.9 0.25 7.10 7.35 0.25

湖南 7.26 7.49 0.23 7.71 7.97 0.28 7.09 7.34 0.25

江苏 7.21 7.45 0.24 7.62 7.87 0.25 7.03 7.29 0.26

安徽 7.24 7.48 0.24 7.66 7.92 0.26 7.11 7.36 0.24

山东 7.26 7.5 0.24 7.79 8.05 0.26 7.06 7.32 0.26

浙江 7.23 7.46 0.23 7.68 7.93 0.25 7.05 7.3 0.25

山西 7.24 7.48 0.24 7.81 8.07 0.26 7.14 7.40 0.26

四川 7.31 7.55 0.24 7.78 8.03 0.25 7.16 7.41 0.25

云南 7.35 7.59 0.24 7.87 8.12 0.25 7.12 7.37 0.25

国务院决定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

幅度:[汽油价格每升提高0.8元 柴油每升提高0.7元]

公路:[将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征收:[燃油税是消费税 在生产环节征收 成本不增加]

接轨:[成品油价将继续坚持与国际有控制地间接接轨]

频率:[用油越多者缴费越高 税价稳定 不需频繁变动]

·精彩漫画

成品油价格即将下调 掀起红盖头

·燃油税改革暗藏隐忧

·可能激化部分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

·出台之后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

·开征是否会导致社会经济成本大涨

·如何为贷款修路还本付息

燃油税开征前景

·发改委:成品油税改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提高

自2008年12月19日零时起将汽油出厂价格由每吨80元调整为5580元,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格由每吨6070元调整为4970元,每吨降低110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由每吨7450元调整为5050元,每吨降低2400元。上述成品油价格调整已含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的因素,2009年1月1日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方案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不提高…[详细]

·燃油税改革后中国成品油可能每月调价一次

我们现在只不过讨论的核心是一个是理想化的方式,价格每天都变,这显然不能由发改委去定,应该是市场化。定期调价我的理解应该还是一个月调一下,但是我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能不能半个月或者一个礼拜调一次?我觉得很有可能。这样的话,大大增大了市场化…[详细]

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7元,即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详细]

典型车型 2万公里油耗 征收前汽油费

(93号汽油6.37/升) 公路养路费

(110元/1月) 征收后汽油费减少(元) 总计(元) 前后变化

奇瑞qq1.1 征前 1100升(5.5升/100KM) 7007 每年1320元 / 8327 减少 1421

燃油税征后 (每升降0.91元) / / 1001 6906

富康1.4 征前

1400升(7升/100KM) 8918 每年1320元 / 10238 减少 2594

燃油税征后 (每升降0.91元)) / / 1274 10278

帕萨特2.0 征前

2200升(11升/100KM) 14014 每年1320元 / 15334 减少 3322

燃油税征后 (每升降0.91元))

/ / 2002 15774

奥迪3.0 征前

2800升(14升/100KM) 17836 每年1320元 / 19156 减少 3868

燃油税征后 (每升降0.91元))

/ / 2548 20076

.

为私家车主算算账:燃油税后开支变化

方法:[私家车主为省钱将采用拼车搭车等手段]

对策:[车主称如果年内少用车则可年省数百元]

比较:[美国老百姓每月薪水能养两辆家庭用车]

车主:[网上晒出加上燃油税之后开车费用清单]

担忧:[车主担心成品油价上涨便借桶储油备用]

·相关

燃油税让白领车主减少支出 各界激辩燃油税利弊

·公车族:未受燃油税影响

北京某机关的一位司机告诉记者说:“公车,本身就是由国家财政购买的,开征燃油税,只是把钱从国家财政的这个口袋拿到另一个口袋而已…[详细]

有车三大群体与燃油税的关系

 交通业者的声音:

·公路运输:燃油税出台使公路运输成本增大,广州市多家大型运输企业纷纷表示,可能通过提价方式来减负减压.广州市一家客运企业的负责人对此算了一笔账…[详细]

·货运物流:燃油税开征对“货运行业”利弊难断。等了14年的燃油税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而对于货运市场燃油税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给用户减负,还是增加运营成本 …[详细]

·营运车辆:营运车辆影响较大。实行费改税后,现在车辆每年征收的许多费用都将由燃油税取代,但营运车辆,比如出租车受到的影响会较大。3吨以下载重轻型车、轻型客车及一吨以下…[详细]

私家车年行程16000公里内合算

很多市民关心每年跑多少公里税负支出与税改前基本持平的问题,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私家车车主税改前每年要在油价之外再交1300多元养路费;现在这1300多元养路费折合成税,按每升汽油增加0.8元计算,大约相当于1600升汽油所增加的税额。如果一辆普通家用汽车的…[详细]

燃油税改革:复苏低迷车市?

许多人担心燃油税税率过高,会大幅度提高用车费用。但从公布的方案来看,税额低于原先的预期,给许多车主和准车主吃了定心丸。这些都有利于当前低迷车市的复苏…[详细]

·车市会否起波澜

燃油税,这个中国车市长达十余年从未冷却的焦点话题终于实质性破题。这是否将让今年以来风雨飘摇的中国车市激荡波澜?这“突如其来”的变数,将是为车市更添一丝寒意的“雪片”,还是为车市点热一片暖意的“火柴”?…[详细]

·无碍车市大局

汽车分析师赵晨曦也提出,就目前方案来看,对乘用车市场影响不大,但对于行驶里程大得多的卡车、客车等商用车来说,冲击就非常明显…[详细]

开征燃油税对车市影响详解

 燃油税对不同车的不同影响:

·小排量汽车:部分国产汽车厂家明年的重点都放在新能源、小排量车型的研发和生产上…[详细]

·新能源车:从中长期来看,开征燃油税有利于节油效果明显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详细]

·商用车:开征燃油税后,将有效促进我国商用车车型结构优化和节油技术的进步 …[详细]

·农用车:明年开征“燃油税”,那么农用车在养路费上的优惠将消失,农用车的使用成本也会大幅度增加…[详细]

燃油税改革影响车市

燃油税费改革对国内车市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欢呼雀跃者有之,认为能帮助车市度过“寒冬”;沉着冷静者有之;也有人持谨慎的悲观态度,认为这与当前扩大内需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客观上会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详细]

节能、减排、环保都需要燃油税

节能:[燃油税费改革影响日益显现 节能成主基调]

减排:[专家详解燃油税改革:促减排 实现科学发展]

环保:[燃油税长跑:“节能环保”倒逼燃油税出台]

·其他影响

物流业受影响 燃油税改革影响运输业

·从国际金融战大局看待燃油税

能源、新能源以及与新能源挂钩的粮食已经成为重要的金融武器,燃油税出台是中国打赢金融战争的需要…[详细]

开征燃油税牵动多个方面神经

·对缓解交通拥堵的影响

在一项网络调查中,35.28%的受访人士表示燃油税开征将影响自己的出行方式,将减少开车,多坐公交车…[详细]

·对公路水路客货运输业的影响

目前“费改税”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汽车和柴油两项上,因此将对运输类企业中的公路客货运输企业、水运企业产生较大影响…[详细]

·对石油安全的影响

国内油价里面不仅不包含燃油税,还包括财政补贴成分,使得我国油价与国际油价价差拉大,国外的轮船、飞机乘机在中国加油,分享中国的“补贴”,导致福利外流。这种外来需求的放大,同样会加大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详细]

燃油税开征 物流公司受影响最大

燃油税作为对燃油消费者征缴的一种特别消费税,它的开征不但影响到节能、减排、降耗、环保、养路等各个方面,还将影响到物流、客运、石油石化企业等领域。甚至,燃油税的开征还可以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发挥作用…[详细]

时间 部门/人员 主要言论观点

1994年 有关部门 正式提出开征燃油税的建议。

1997年 全国人大通过的《公路法》首次提出 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拟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

1998年10月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有关燃油税的议案 同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公路法》修正案草案,但期间,《公路法》修正案曾经两次遭否决,燃油税也跟着被推迟。

1999年10月31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公路法》修正案 正式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

1999年11月4日 财政部税制税则司负责人称 《公路法》修正案的通过为燃油税的出台铺平了道路,有关燃油税的具体方案已经上报到国务院法制局进行修改和审批,“近期将出台”。

2001年1月4日 时任国税总局局长的金人庆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会上透露 燃油税出台工作已就绪,将在适当时候开征。当时有消息称,2001年下半年燃油税肯定开征。

2002年 金人庆 再次称“燃油税将择机出台”

2004年3月 新的国税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透露 取消养路费、开征燃油税的工作已进入审批程序,一旦时机成熟将开征。

2006年“两会”期间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 开征燃油税已为期不远,燃油税票已经印好

2006年7月26日 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提出 要密切跟踪国际油价变化,研究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推进燃油税尽快出台

2006年7月26日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 财政部相关部门正在完善燃油税实施细则,促使燃油税早日开征

2006年12月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 2007年将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

2007年9月13日 国家税务总局地税司副巡视员曹聪参加中国政府网访谈表示 我国今后要开征燃油税,替代养路费。

2007年10月15日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秘书长饶达表示 “燃油税出台时机已经具备,只是出台早晚的问题。燃油税作为本届政府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肯定会在明年3月份实施。

2008年12月5日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公告 意见稿规定: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

2008年12月18日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 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7元,即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相关专题划算不划算给您算笔账

燃油税的油价之争

网友热议燃油税改革

看世界各国如何征收燃油税

更多 >>

燃油税改革最新消息·国内成品油价回归历史高位 有利预防油荒(02/08 14:12)

·国内油价每吨涨300元 出租车行业给予临时补贴(02/08 10:10)

·发展委回应汽柴油涨价 称因国际原油价持续攀升(02/08 07:44)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提高成品油价答记者问(02/08 07:40)

·发改委:各地可调运价或收燃油附加补贴出租车(02/08 07:11)

·国内成品油价今起涨300元/吨 新价改机制在论证(02/08 07:09)

·成品油税费改革三年 学界期待新一轮价税财改革(12/29 07:27)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基本形成 年底或推出(11/28 11:17)

·汽油调价窗口将启 成品油价12月初上调可能性大(11/20 09:50)

·加油站用高价油充0号柴油 “两桶油”难辞其咎(11/05 08:13)

·哈尔滨降成品油最高零售价 93号汽油7.08元/升(10/09 12:36)

·浙江93号汽油价7.23元/升 0号柴油价7.05元/升(10/09 12:11)

·海南成品油价格平均降幅约3%(10/09 10:03)

·西安汽柴油价均下调0.25元 市民“不买账”(图)(10/09 07:55)

·国内油价下调 发改委称成品油价改革将择机推出(10/09 07:49)

·广西今起下调成品油价 市民希望继续降价(组图)(10/09 07:43)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降低成品油价格答问(10/09 07:43)

·发改委解释油价涨快跌慢是误解 正研讨定价改革(10/09 07:14)

·成品油价16个月首次下调 发改委称并无涨多跌少(10/09 07:07)

·发改委16个月来首次下调油价 现行定价机制将调(10/09 07:02)

·西安今下调成品油价格 93号汽油降至7.17元/升(10/09 05:42)

·浙江今下调成品油价格 93号汽油降至7.23元/升(10/09 05:12)

·四川今下调成品油价格 93号汽油降至7.31元/升(10/09 04:44)

·北京下调汽油价格 93号汽油降至7.61元/升(图)(10/09 04:05)

·山东今下调成品油价格 93号汽油降至7.26元/升(10/09 03:58)

·油价16个月首次下调 民众质疑下调时间姗姗来迟(10/09 03:00)

·北京下调汽柴油价格 93号汽油调整为7.61元/升(10/09 01:29)

·油价下调考问定价机制 专家认为对CPI影响有限(10/09 01:15)

·武汉成品油价开始下调 93号汽油每升下降0.25元(10/09 01:09)

·长春今起下调成品油价格 93号汽油降至7.1元/升(10/09 01:08)

·广东成品油价下调 部分油站自行优惠0.39元/升(10/09 00:54)

·发改委负责人就油价“涨多跌少”回应网友质疑(10/08 23:52)

·重庆下调汽柴油价格 93号汽油调整为7.35元/升(10/08 23:21)

·浙江下调成品油价格 93号汽油调整为7.23元/升(10/08 23:20)

·油价下调引发网友三大质疑:每升降两毛幅度太小(10/08 21:32)

·发改委回应消费者质疑 称油价没有“涨快跌慢”(10/08 19:00)

·专家称此次油价调整幅度较小 不会出现油荒(图)(10/08 18:27)

·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 10月9日起执行(10/08 17:41)

·发改委:国内油价“涨快跌慢”问题完全不存在(10/08 17:25)

·发改委:成品油价格改革待研究论证后择机推出(10/08 17:00)

·发改委:9日零时起汽柴油价均下调300元/吨(图)(10/08 17:00)

·成品油价16月来首次下调 柴汽油每吨下调300元(10/08 16:57)

·传发改委9日下调成品油价 汽柴油每吨下调300元(10/08 15:43)

·国际油价7日小幅上涨 盘中最高达到84美元(图)(10/08 08:39)

·国际油价频繁变脸 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或将开启(10/07 03:36)

·国际油价突然暴涨 国内汽柴油价格短期无望下调(10/07 02:15)

·国际油价频繁变化 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时隐时现(10/06 17:19)

·国际油价频繁变脸 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时隐时现(10/06 17:19)

·国内成品油或24日开启下调窗口(08/19 11:24)

·中石化香港受国际油价大跌影响 第4次下调油价(08/11 09:10)

更多 >>

燃油税改革评论分析·国家控制油价符合国情 控制思路应向公众透明化(07/20 00:42)

·评论:现行成品油价格政策符合国情(05/09 01:04)

·为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算细账:少用油减负担(12/15 19:50)

·燃油税改:征求民意后更要尊重民意(12/12 14:43)

·障特殊群体利益彰显成品油价税改“民生倾向”(12/11 17:50)

·燃油税税负是否过高?不妨给百姓算算这笔账(12/10 12:43)

·燃油税改革方案的民众代言人在哪里(12/09 08:06)

·燃油税改革应公布关键成本(12/09 07:57)

·十年磨一剑:聚焦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12/08 21:06)

·时评:给燃油税“公开征集意见”定个规矩(12/08 14:09)

·燃油税改革:算小账更要算大账(12/08 04:32)

·评论:中国目前的油价水平是高还是低?(12/07 22:41)

·五焦点诠释燃油税征收草案 教授称百姓负担过重(12/06 02:31)

·征稽处长反对燃油税引争议 专家一一反驳其观点(12/05 08:20)

·“处长反对燃油税”其实是件好事(12/05 07:33)

·燃油税改革,有关部门准备好了吗(12/02 08:00)

·宋国青:燃油税改革影响几何(11/27 13:24)

·“燃油税传闻”第六次来袭 能否刺激车市回暖?(11/25 15:52)

·齐鲁晚报:开征燃油税不应增加民众负担(11/25 13:00)

·燃油税在出厂环节征收引中央地方利益分配之争(11/25 04:36)

更多 >>

燃油税改革精彩视频·视频:汽柴油价格再次上调 出租车司机反响较大(04/14 13:49)

·视频:今起汽油每升涨0.24元 航用油每吨涨500(04/14 09:35)

·视频:发改委:燃油附加与航空煤油价明起联动(11/13 11:12)

·视频:97号汽油涨破7元 发改委称仍未涨够(11/13 10:26)

·视频:民航燃油附加与航空煤油价联动机制出台(11/13 08:35)

·视频:北京启动出租车租价与油价联动机制(11/12 14:38)

·视频:油价上调 部分物流快递公司要跟风(11/12 14:03)

·视频:上海质监部门抽检沪4汽油质量(11/12 10:50)

·视频:北京出租车将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11/12 08:29)

·视频:成品油价大幅上调引发市场三大猜想(11/11 13:23)

·视频:油价上调创新高 民营加油站优惠照旧(11/11 09:49)

·视频:油价上调后国内航线恢复燃油附加费(11/10 15:03)

·视频:今天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80元(11/10 09:32)

·视频:国家将采取措施缓解成品油调价影响(11/10 09:31)

·视频:2009年汽柴油价格调整全记录(11/10 09:28)

·视频:今起汽柴油价格上调 各项补贴政策不变(11/10 08:22)

·视频:广州加油站前排长龙 不少司机表示降幅小(09/30 19:08)

·视频:成品油价格今日下调 90汽油每升降0.14元(09/30 15:53)

·视频:成品油价格明起每吨降190元 年内7次调整(09/29 20:32)

·视频:媒体称国内成品油价月底下调成业界共识(09/29 16:52)

·视频:发改委称以20天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评估(03/27 05:03)

·视频:交通运输部称东部有望先取消二级公路收费(01/08 05:52)

·成品油消费税收入归中央支配 地方期待税补细则(01/08 05:17)

·视频:发改委称将全面整治各类交通和车辆收费(12/21 13:54)

·视频:海南取消燃油附加费 改征车辆通行附加费(12/21 10:07)

·视频:燃油税将征收 私家车主按照排量细算帐(12/15 11:31)

·视频:李毅中称燃油税出台有利于发展私人购车(12/13 05:24)

·视频:发改委称燃油税费改革后油价将有所下降(12/10 08:41)

·视频:燃油税明年元旦开征 今年12月养路费照交(12/09 11:04)

·视频:发改委称燃油税费改革后油价不会提高(12/09 06:05)

·视频:吴敬琏积极评燃油税改革 曾建议收税被骂(12/08 11:24)

·视频:燃油税新政出台 经济型轿车受青睐(12/07 11:23)

·视频:燃油税新政策出台 费用增减知多少(12/07 11:16)

·视频:燃油税改革征求意见稿出台 额度1升油1元(12/06 01:10)

专题回顾..Copyright ? 2012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我国拟出台的燃油税方案是什么?

2002年1月1日,国家轻柴油标准GB252—2000正式实施,分析发现影响柴油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及相关联的色度指标。

色度指标及酸度批标是新标准的特点:

以下是一篇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的文章。

新的汽车燃油国家标准浅析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GB252-2000《轻柴油》及GB/T19147-2003《车用柴油》三项最新国家标准。给出了标准中的要点内容,指出了新修订的标准与其前版的差异,供贯标时参考。 自1999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GB252-2000《轻柴油》及GB/T19147-2003《车用柴油》三项国家标准,并称车用燃油三大标准。这三项新标准均是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的。其中:GB17930-1999和GB252-2000为修订的版本,GB/T19147-2003为首次发布的标准。前两项为强制性标准,后一项为推荐性标准。 1 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 1.1 起草背景 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是对原含铅汽油国家标准GB484-1993《车用汽油》的修订。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车用含铅汽油造成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为防治机动车辆排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国务院办公厅于1998年9月下发了《关于限期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车用含铅汽油的通知》。文件要求于2000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汽油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生产车用含铅汽油;2000年7月1日起全国停止销售和使用车用含铅汽油。为此,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决定起草《车用无铅汽油》强制性国家标准。 1.2 实施要求 GB17930-1999强制性国家标准于1999年12月28日发布,2000年1月1日起实施。实施后,原SH0041-93《无铅车用汽油》及SH0112-92《汽油》两项行业标准 同时废止。原GB484-1993《车用汽油》于2000年7月1日正式废止。为了提高汽油品质,逐步优化汽油成分,调整生产结构,对GB17930-1999中所规定的无铅汽油有害物质指标的控制,采取分地区、分阶段实施的办法。对铅含量不大于0.005g/L这一指标,考虑到2000年7月1日停止销售和使用车用含铅汽油,由于管道置换原因,加油站在2000年7月1日之前允许车用无铅汽油铅含量不大于0.013g/L。对于 硫 含量,为适应大城市环保的需要,本标准规定从2000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执行硫含量不大于0.08%。从2003年1月1日起,全国执行硫量不大于0.08%。对于烯烃含量,从2000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市执行体积分数不大于35%,从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体积分数不大于35%的标准。从2000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市销售的车用无铅汽油中应加入有效的汽油清净剂。 1.3 技术指标对比 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参考了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车用无铅汽油标准,结合我国车用汽油的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即控制汽车排放,又要使燃料汽油满足现代汽车要求的基本思想,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无铅汽油的技术条件。适用于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该标准所规定的有害物质控制指标达到国外先进国家车用无铅汽油的标准。标准水平达到了国际90年代的水平。 GB17930-1999将车用无铅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和95号三个牌号。牌号的含义为研究法辛烷值(RON)。例如:90号汽油表示该汽油RON值不小于90。GB17930-1999 较原 GB484-1993在车用无铅汽油的品质指标中,增加了苯体积分数含量、芳烃体积分数含量及烯烃体积分数含量三项指标。取消了“酸度"指标。93号和95号汽油的抗爆指数比原来略有降低。新标准大幅度限制了有害成分铅含量和硫含量。铅含量由原来的0.35g/L和0.45g/L,改为0.005g/L。硫含量由0.15%改为0.10%。其它技术指标未变。此外,应注意GB17930-1999和GB484-1993关于蒸气压两个时段的起、止日期的划分有所不同。GB484将时段分别划分为9月1日~2月29日和3月1日~8月31日。GB17930-1999则分别改为9月16日~3月15日和3月16日~9月15日,即比旧标准推后了15天 。 2 GB252-2000《轻柴油》 轻柴油是我国产量最大的石油产品之一,2001年达7486万t,是汽油的1.82倍。广泛用于汽车、农机、船舶、铁路机车、矿山等。GB252-2000《轻柴油》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00年10月27日批准发布,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252-1994。 该标准规定了由石油制取的、或加有添加剂的烃类液体燃料的技术指标、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以及取样方法。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车、工程机械、船舶和发电机组等压燃式发动机用轻柴油。该标准于19年首次发布,分别于1977年、1981年、1987年和1994年进行4次修订,本次为第5次修订。 2.1 产品分类 GB252-2000按凝点将轻柴油分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共七个牌号。牌号的含义为凝点。例如:10号表示该种柴油的凝点不低于10℃。其中,10号轻柴油适用于有预热设备的柴油机。其它牌号分别适用于风险率10%的最低气温8℃、4℃、-5℃、-14℃、-29℃及-44℃以下的地区使用。与原GB252-1994相比,增加了一个牌号。增加的牌号为5号。此牌号的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10%的最低气温8℃以上的地区使用。其它牌号及适用使用地区未变。风险率是由我国气象台根据气温记录分析得出的。风险率10%的最低气温值表示该月中最低气温低于该值的概率为0.1,或者说该月中最低气温高于该值的概率为0.9。 2.2 技术指标 对于轻柴油技术指标的规定,GB252-2000与GB 252-1994不同点在于:①新标准的质量水平只设一个档次。原GB252-1994按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级别分别规定各牌号轻柴油的各项指标。而GB252-2000对轻柴油未做分级,只给出一组合格指标。②从项目上看,新标准删去了“碘值”“实际胶质”“硫醇硫含量”“水溶性酸或碱”等4项指标 。其它项目与旧标准相同。③从数值上看,总不溶物、硫含量、灰分及闪点等4项指标有改变。其中,用于表示氧化安定性的总不溶物指标,旧标准的合格品未规定总不溶物含量限值,而新标准则规定不大于2.5。硫含量,旧标准合格品为不大于1.0%,而新标准规定为不大于0.2%,相当于旧标准优等品的水平。灰分,旧标准对合格品规定为不大于0.02%,而新标准则改为不大于0.01%,相当于旧标准优等品和一等品的水平。可见,GB252-2000标准加严了对柴油中主要限制性指标的要求。另外,新标准对闪点指标的规定, 只有“-35号”和“-50号”两个牌号未变,仍为45℃。其余各牌号均为55℃,较旧标准略有降低。 2.3 执行此标准时应注意点 ①对轻柴油总不溶物每月必须检测一次,以保证轻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在原油性质变化、加工工艺条件改变、调和比例变化及检修开工后等情况下应及时检验总不溶物含量。②测定硫含量时,允许用GB/T11131、GB/T11140和GB/T17040规定的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本标准规定的GB/T380《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方法(燃灯法)》方法为准。③若柴油中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10%蒸余物残炭的测定必须用不加硝酸酯的基础燃料进行。柴油中是否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检验方法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10%蒸余物残炭也可用GB/T17144规定的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GB/T268方法为准。④测定水分和机械杂质时,除了分别按GB/T260和GB/T511方法以外,还可用目测法。即将试样注入100 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水分及机械杂质。结果有争议时,分别按GB/T260和GB/T511测定。⑤十六烷值一般应不小于45,按GB/T386测定。但由中间基或环烷基原油生产的各牌号轻柴油其十六烷值允许不小于40(有特殊要求者由供需双方确定),可用GB/T11139或SH/T0694方法计算。结果有争议时,以GB/T386方法为准。 2.4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及取样 新标准对轻柴油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的规定与旧标准完全相同。均规定按SH01《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进行。应注意,该引用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关于轻柴油取样的规定,新标准仍规定按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进行取样,但对取样数量的规定有不同。旧标准规定,取2L值作为检验和留样用,而新标准将数值“2L”修改为“4L”。此外,GB252-2000仍保留了GB252-1994中的两个附录,附录内容也未变。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规定了柴油中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检验方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给出了我国各地区每月份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值。为柴油机在低温操作时的正常设备防寒、燃油系统设计、柴油的生产、供销及使用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3 GB/T19147-2003《车用柴油》 2003年,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从2003年9月1日起,国内总质量3.5 t以上重型车率先实行欧Ⅱ排放标准的同时,国家质监局出台了我国第一个车用柴油标准GB/T19147-2003《车用柴油》。该标准于2003年5月23日发布,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GB/T19147-2003规定了由石油制取的、或加有添加剂的车用柴油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适用于压燃式柴油发动机汽车用柴油。该标准比一般轻柴油的质量要求更高,完全符合欧Ⅱ柴油机对柴油的质量要求,能保证柴油车“吃细粮“。 3.1 标准性质 首次发布的GB/T19147-2003《车用柴油》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而不是强制性标准。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已加入WTO,按WTO的有关规则,强制性标准需向WTO各成员国进行通报,否则,将被视为设置贸易技术壁垒;二是我国车用柴油只占国产轻柴油总量的30%,比例相对比较小,每年约2000多万t。而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污染轻重程度也都不同。如果制定强制性标准,要求全国各地在某一时“一刀切”,全部使用一种车用柴油,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车用柴油标准不可能短期内大面积强制执行。 3.2 采标情况 GB/T19147-2003《车用柴油》修改采用欧盟标准EN590-1998《车用柴油》。与EN590-1998标准的主要差异是: a)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b)根据我国气温的实际情况,按照低温流动性的凝点和冷滤点指标划分为7个牌号; c)将20℃时的密度规定为820kg/m3~860kg/m3; d)未设总污染物项目和浊点项目; e)水含量采用GB/T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测定; f)增加机械杂质项目及相应的试验方法; g)馏程、闪点和粘度与GB252《轻柴油》保持一致。 3.3 要点内容 GB/T19147-2003《车用柴油》标准是从轻柴油的质量标准中分离出来的,以适应即将实施的欧Ⅱ排放标准。该标准对车用柴油的分类、牌号及其标记方法、 取样、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等规定与GB252-2000《轻柴油》完全相同。本标准中的两个附录也与GB252无差异。两个标准的差异主要在技术指标的规定上。 GB/T19147对车用柴油牌号的划分与轻柴油标准完全相同,均按凝点指标划分为7个牌号。从技术指标规定上看,GB/T19147-2003《车用柴油》比GB252-2000增加了测量磨痕直径项目,用以检验柴油润滑性能。没有“色度”和“酸度”的规定。GB/T19147-2003对硫含量的规定大大严于GB252-2000。车用柴油硫的质量分数规定值仅为轻柴油的1/4。对十六烷值的规定除-35号和-50号与轻柴油的规定相同外,其余牌号均比GB252-2000的规定有所提高。同时,GB/T19147-2003给出了柴油的密度值(820kg/m3-860kg/m3),而GB252未给出该数值,只规定应实测密度。此外,GB/T19147-2003规定可以用十六烷值或十六烷指数来测定柴油的着火性,而GB252-2000只规定测定十六烷值。对其它技术指标,两个标准的规定相同。 3.4 执行技术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a)总不溶物为出厂保证项目,应每月检测一次。在原油性质变化、加工工艺改变、调和比例变化及检修开工后等情况下应及时检验。对特殊用户,按双方合同要求进行检验。 b)对硫含量,虽然标准规定用GB/T380方法检验,但允许用GB/T11131、GB/T11140、GB/T12700、GB/T17040和SH/T0689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GB/T380方法仲裁。 c)对10%蒸余物残炭可用GB/T17144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GB/T268方法为准。若柴油中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及其它性能添加剂时,10%蒸余物残炭的测定,必须用不加硝酸酯和其它性能添加剂的基础燃料进行。柴油中是否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检验方法本标准附录A中有具体规定。 d)水分和机械杂质可用目测法。即将试样注入100 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水分及机械杂质。结果有争议时,按GB/T260或GB/T511测定。 e)柴油的润滑性用磨痕直径表示。磨痕直径指标为出厂保证项目,对特殊要求用户,按双方合同要求进行检验。 综上所述,执行GB/T19147时应注意"总不溶物”和"磨痕直径”两项指标为车用柴油出厂必保项目。执行GB/T19147标准的其它注意点与前述的执行GB252-2000标准的注意点基本相同。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汽车排放已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提高燃油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虽然已有合成燃油,醇类燃料及气体燃料等环保型燃料可代替汽油和柴油作为汽车燃料,但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汽油和柴油仍将是车用燃料的主角。车用燃油的质量好坏是影响尾气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国对车用燃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日本早在1987年就已停止有铅汽油的生产和使用。美国也在1996年不再生产和使用含铅汽油。新出台的这三项国家标准加严了有害物质指标,即考虑与国际接轨,又兼顾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车用燃油生产的技术进步、提高燃油质量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及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来源: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我国主要的能源储备及近几年节能情况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

一、关于燃油税费改革

(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六项收费是什么?

六项收费是不同的,比如航道费是收给船运的,水运客货运输费也是收给船运的,比如内河运输,长江上一些船要运输时要交费用,现在这些费用减免了;还有一些是营运费,营运车辆要交的钱,还有公路管理费,也是营运车辆要交的钱,真正跟我们有关的、跟大多数网友相关的主要还是公路养路费。

把养路费收掉以后一般车辆就不用交钱了,但如果作为营运车辆还有公路管理费、公路客运附加费等,这些也都相对减掉了。

二级公路收费为什么逐步取消?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逐步地取消二级公路的收费,要特别注意“逐步”。现在很多道路,虽然有的政府投了资,但政府投的钱也不一定够,便会吸收了一些社会民间的投资,在道路投资上是一种混合模式,另外还有银行贷款没有还完,还有一些道路一开始就是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企业投资建设的,这是BOT的模式,“建设、运营、移交”,没有到移交的时候,协议本身还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能说政府一纸命令一来就不让你收钱了,不收钱你就要赎回,几万亿都赎不回。所以,二级公路的收费不可能一下取消。

另外桥梁收费没在里面,我们原来说路桥收费,过桥费,现在过桥费也不在里面,只是取消了路的费用,桥梁建设也是挺复杂的,比如宁波大桥,完全是民营资本修的,如果现在要取消收钱,那要把钱还给民营资本,政府在目前情况下有没有必要拿出几百亿把桥买断。所以这种收费还是要保持一段时间,直到能够移交。

另外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实际还是不能取消的,美国是取消的,30%的燃油税之后就一脚油门踩到底,全国各地到处跑,但在公路有一些还是要收费的,由当地一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

但美国有不太一样的地方,税收还是比较高的,当然他们的收入高,但所得税比例也比较高,政府有很多税收支持,所以有钱来进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且这些公路建设都是在六七十年代就完成的,肯尼迪时代就建设了,所以投资上已经回收了,目前只是运营成本,所以美国新建的道路也不太多。但在中国国土建设还没有完成,我们还有大量的公路要建,如果都不收费了,恐怕就没有人花钱建路了。这是第一条的解读。

(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安排。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价内征收,单位税额提高后,现行汽、柴油价格水平不提高。

为什么是一元?

这次主要是按照取消的6项收费和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规模,来计算出调整的幅度。也就是相当于将取消的收费替代到税额之上。

为什么是一升?

同时采用从量征收,固定税额是比较好的,这一块钱最大的好处是,会因为它增加很多负担,如果国际油价更低了,收的钱太少,又不足以拿这些钱去建路、修路,补偿支出,还是做不到,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费率,大家都能接受,而且能长期稳定。

什么叫价内征收?

价内征收就是国家公布的价格,已经包含了税。假如未来公布油价5块钱,这5块钱里就已经包括1块钱的燃油税了。不是公布5块钱以后还要再加一块钱的燃油税。这个价格是内部预先制定好的,定制价格时应该要尽可能的符合市场。

消费者负担会不会增加?

实际对于大多数开私家车的人来说,应该是没有多交钱,甚至可能还少交钱了。如果你每两周加一次油,每两周50公升,跑500公里,一个月跑1000公里,一年跑12000公里,大概就是交1200块钱,这和你现在交的养路费基本相当。

如果你多跑了那一定是多花钱的,如果你少跑了,那你就可以省钱。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开小排量汽车,比如1.6L的,一般百公里8公升油,那你跑到1600公里时大概还是交这么多钱,如果你用更小排量的,比如QQ什么的,可能就是7公升油了,那就会更省。但如果你用大排量车,比如SUV,百公里15公升油,那你肯定会多花钱,这个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公平的方案。对大多数私家车的车主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出租车成本费用会增加

税费改革之后出租车的营运成本会大幅度增加,普通人是两个星期加一次油,出租车司机很可能是两天就加一次油,他们的车和私家车运行的概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可能出租车一年就跑10万公里,私家车可能一辈子才跑10万公里。

(三)成品油消费税收入的使用。这次调整税额形成的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一律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补助各地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并对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必要扶持。

专款专用是一大亮点

方案特别强调税要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补助各地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贷款二级公路的收费,并对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必要的扶持,这个钱是专款专用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部分税收使用的效率就会更高。一定会比过去地方收燃油费的效率高,现在专款专用,我们可以投入到公路建设和补贴上来,这可以说是这次改革最大的亮点。

可能会导致难题出现

此次新方案中提到“专款专用”的问题,这是一大两点,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可能会带来的难题。一是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投资的积极性,现在燃油税属于中央税,中央在转移给地方,很可能带来效益的损失,地方政府有可能会失去投资的动力。其次,对于民间资本修建道路的积极性也可能是个影响。而目前关于如何调动修路的积极性,并没有一个完善和成熟的方案,所以一定要慎重。

二、关于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国产陆上原油价格继续实行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建立和完善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原油与国际市场接轨

此条公布后,反响较大。中国原油价格制度有过三次调整。第一次是是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第二次是从2000年6月份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第三次是从2001年11月份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韩晓平指出,此挑应该修改甚至删除。因为首先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和国际不一样,为什么大庆的油要按照北海布伦特的油来定价,他们的成本比国内高很多。

其次,制度设计不可取。国际油价有它的真实价格和投机因素,如果这么制定,国内经营者的利益和国际投机者的利益就会趋于一致,国际投机得越多,国内经营者就会赚更多的钱,这样他就没有意愿来打击投机了,因为从利益上来说他们和投机者完全一致,作为政府、作为制度设计者来说必须要回避这个问题。

应尽快通过国内油价的改革,同时更关键的是要解放市场主体,解放市场主体,建立有效的交易平台,政府应该尽快做这件事情。否则对于国民来说,政府就站错位置了,新方案的制度设计更多偏袒了经营者,而没有保护消费者。只考虑到了和国际原油的接轨,但没有考虑到这个接轨本身存在的问题。

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将现行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最高零售价格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并将原流通环节差价中允许上浮8%的部分缩小为4%左右。国家将继续对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油价如何计算?

国内成品油出厂价=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合理利润

国内成品油销售价(允许上下浮动改为最高零售价格调控)=以出厂价为基础+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原来的流通环节差价允许上浮8%缩小为现在的4%)。

最高零售价限制

方案里讲,对于流通领域原来差价的上下浮动从原来的8%降到4%左右,对原油价格的出厂价格实行最高限价,我们也知道中石油、中石化,比如全国平均油价6.2元,北京是6.37元,8%就是上浮到顶了,按理说这次政府不需要做任何审批,中石油、中石化就可以就现在的油价下浮一块钱,因为我们有16%的空间,下浮16%也就是1块多钱嘛,但他们并没有下浮,所以这个是形同虚设,所以我们就把它变成最高限价。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发生的两次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摘要:“十五”以来,我国能源经济运行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能源生产与消费增长速度超过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同时也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强度上升,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增大,能源消费进一步向高耗能行业和东部地区集中,煤电油气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除炼油行业之外,其他能源行业的经济效益大增,能源项目尤其是电力项目成为中央与地方建设投资的重点.2006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承诺逐步兑现,能源市场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能源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因此会深入发展.当前能源经济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生产与消费对环境的影响,能源安全生产与国家石油安全四大问题.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控,基于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问题需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等综合措施.能源价格将会继续上升,加快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和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是我国未来能源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经济运行,能源需求,能源生产,能源价格,能源投资

1 近年来我国能源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经济的发展格局、制约能源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发生深刻的变化.根据“十五”以及“十一五”开局第一年能源经济运行情况,我国能源经济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源生产与消费增长加快,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耗强度上升

“七五”、“八五”、“九五”三个时期,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6.5%,6%、-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进入“十五”以后,能源消费速度开始加快,并且逐步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平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平均能源消费弹性分别达到10%和1.05.2003年、2004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53和1.59.2005年能源消费量为22.33亿tce,是2000年的1.6倍,能源消费绝对量增长了8.5亿tce.其中,煤炭消费增长了%,石油消费增长了45%,电力消费增长了85%.在能源需求的拉动下,能源生产增长也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能源总产量达到20.61亿tce,比2000年增加7.71亿tce.其中,我国的煤炭产量年均增长9.8%,达到22.05亿t,比2000午增长了10亿t;发电量年均增长13%,达到25002.6亿kWh,比2000年增长了11446.6亿kwh;石油产量2005年达到1.81亿t,比2000年增长了1835.3万t,年均增长2.2%.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1—10月,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5338万t,同比增长1.5%;原煤产量167285.2万t,同比增长12.2%.2006年1—8月累计发电量为17832.45亿kwh,同比增长12.7%.

需要指出的是,受资源限制,我国原油产量一直增幅不大,已连续13年低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尽管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能够随着需求增长而增长,但是需求的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差异却随着需求的增长而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差与石油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差如同一把张口的“剪刀”: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于在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石油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却越来越大于在生产总量中的比重,自给率逐年下降.

由于能源消耗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也结束了改革开放后持续22年的下降趋势,在“十五”中期开始逐步上升,见图2.这一转变使我国到2020年再次实现能源翻一番,GDP翻两番的目标受到严重的挑战.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但是,2006年上半年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继续上升了0.8%.

1.2 石油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供需平衡进一步转向依赖进口

在“八五”之前,能源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能源供需总量上,做到在总量上基本可以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能源需求结构逐步发生变化.进入“九五”和“十五”以来,虽然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建设能力大大提高,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尤其是主力油田的开采已进入中后期,石油资源不足以支持高速增长的石油需求.能源生产结构难以随着需求结构的转变而转变,由此导致的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不得不依靠石油进口加以解决,并且进口的数量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大.2005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达到1.43亿t,见图3,占我国石油消费量的43.9%,能源消费量的9.2%,分别比1995年提高了36.3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石油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的8%.

根据我国的煤炭、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一次能源的资源条件、生产技术和生产的市场化水平,在短期内能够快速增加生产的只有煤炭,而以液体燃料为动力的能源消费需求在短期内还难以大规模地替代.因此,我国的石油进口将继续下去.2006年1—9月,我国的原油进口达到10925.8万t,同比增长15.9%,原油出口427.5万t,同比下降21.8%.根据我国目前石油需求和进口增长的态势,石油进口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50%以上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测时间提前到来.

为了分散风险和保证能源供应,我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与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努力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的能源供需平衡是建立在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基础之上的.

1.3 能源消费向高耗能行业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

在能源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过程中,我国能源消费的部门集中和区域集聚的特点也进一步显现出来.从2000—2005年,能源消费进一步向工业部门集中,工业在我国最终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由67.6%提高到69.5%;在新增能源消费量中,工业占73.9%,达到6.26亿tce,相当于1985年全国的能源消费量.

在工业部门中,能源消费又进一步向制造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高耗能行业集中.2005年制造业能源消费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的80.7%,占全部能源消费的57.2%,分别比1999年增加了2.8和3.8个百分点.制造业中的高耗能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产冶炼、化学原料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纺织、造纸等行业的能源消费量也进一步增长,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达到82%,比1999年增加3个百分点,其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由1999年的42.2%提高到46.9%.

能源消费向高耗能行业集中,主要原因是我国高耗能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之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加速了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制造业及其重化工业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受此影响,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盲目发展重化工项目.结果是,“十五”期间,国家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结果和当初规划设想大相径庭,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预期目标,2003年,钢材、氧化铝、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消费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并拉动这些产业迅速扩张,一些行业在2003年就已达到了“十五”计划期的目标.2004年重化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67.6%(按当年价格计算),比1999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就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工业部门虽然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其他部门,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幅度最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也高于工业的平均水平,当然这也许与高耗能源产品价格增长幅度高于工业产品平均价格有关.但是就具体产品的能耗来看,高耗能产品的能源消耗有所下降.因此,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也是工业及高耗能行业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与轻工业和服务业相比,重化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仍要高出5倍左右.

除了行业集中外,能源消费的区域集聚表现得也非常明显.2000—2004年,在东中西三大地区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的比重从46%提高到48.1%,增加了2个百分点.若国家统计局新的地区分类,即东部、中部、西部加上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从2000年到2004年,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之所以向东部地区集聚,主要受市场的形响.首先,东部地区的经济规模较大,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5.6%,其中工业的比重高达59.8%;其次,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三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

我国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继续向东部地区集中,意味着我国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规模、长距离的能源运输需求会不断的增长.“十五”期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能源供应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能源运输瓶颈所致.因此,能源运输能力是我国能源供需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运输能力的建设与能源生产能力的开发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能源输送的铁路、管网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能源输送网络将会解决因运输瓶颈制约所造成的部分地能源供需失衡,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能源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

需指出的是,能源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产品的进出口也会间接带动能源进出口,进而影响能源需求.一般说来,初级产品的含能量低于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将加大国内的能源需求.图4是我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的变化趋势.1990年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国转为出口国,初级产品由出口国转为进口国.2000年以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度增长,这也是同期能源需求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之一.

1.4 能源价格上涨,但对整个工业利润与居民生活的影响不大

能源价格水平上涨是我国近期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国内供需关系及国际油价的影响,我国能源价格在“十五”期间普遍上升.煤炭价格在经过“九五”期间的跌落之后,“十五”期间尤其是“十五”后期随着煤炭需求的增长开始较大幅度地攀升,例如,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坑口价2000年为139.69元/t,2004年达到了206.43元/t.2005年发电用煤平均价格212.75元/t,比2004年提高50.24元/t,增长30.9%.石油价格受国际油价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更大.2005年,我国汽油和柴油价格每吨已分别上调了1450和1250元,分别比提价前提高38.7%和37.3%.2006年1—9月,国内成品油累计平均价格比2005年同期上涨23.1%.

相比之下,电力价格的涨幅不大.但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相比,煤炭、石油、电力的出厂价格增长幅度较高.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供需关系的影响,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拉动了能源价格的上涨;二是能源价格趋于合理,资源的稀缺性,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成本开始在能源价格中有所反映;三是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

能源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近几年来,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煤炭行业在经历了从1997年下半年到2000年3年多的特殊困难时期以后,2001年开始走出低谷,经济效益开始回升,2005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552亿元,同比增加243亿元,增长78.8%.石油和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9%,销售增长34.8%,利润增长32.3%,分别比全国工业高出10.2、7.8、9.7个百分点.电力工业由于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利润增幅较小.火电发电企业在销售收入增长19%的情况下,利润只增长2%,并出现亏损企业.2005年电力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1.4%.2005年,除石油加工业外,其他能源行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煤炭开采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两大行业利润率更是大幅度上涨.能源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收益最高的行业,能源工业的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利润30.1%,为能源工业的再投资创造了条件.

能源价格上涨会对企业生产成本和人民生活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根据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变化趋势来看,能源价格的上涨并没有造成工业部门盈利水平的总体下降.2002年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幅度大大低于收入指数的增长.因此,“十五”期间,尽管我国的能源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无论对工业生产还是对居民生活都没有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这也说明我国能源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1.5 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环境改善

受需求与价格因素的影响,期间我国城镇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加快,2000—2005年投资规模增长了1.68倍,在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4.3%,比2000年提高2.1个百分点.在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煤炭和石油加工两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最大,分别增长了4.5倍和3.6倍.投资增长幅度最小的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也有0.85倍.电力行业投资增长1.59倍,低于煤炭开采业与石油加工业,但其基数大,在能源工业中仍保持最高的比重.2006年前三个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942亿元,同比增长27.3%,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36.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9..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1%.

“十五”期间,能源投资增长速度加快与中央与地方政府均重视能源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2005年,在中央项目新增的能源固定资产中,能源项目的投资接近50%;全社会新增能源固定资产中地方项目占50%以上.按行业来看,除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外,其他能源行业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均以地方项目为主,其中,煤炭行业的地方项目投资占93%.

“十五”时期是我国电力供需关系较为紧张的一个时期,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一些能源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2003年华东电网全年拉闸限电损失电量达到42.6亿kWh,上海电网缺口约为200万kW,江苏错峰让电达到389万kW.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和无锡已出现全年性、持续性缺电.浙江是全国缺电最为严重的省份,拉限电达到35.85万条次,损失电量34.09亿kWh,在错峰让电140万kW的情况下,电力缺口仍然较大.其他地区缺电虽然没有华东地区那么严重,但是也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如华中电网(含川渝)拉闸7.14万条次,限电5.93亿kwh.

面对10月份高达4.4%的CPI数据,面对80%以上的商品涨价,我们岂能坐以待毙?尤其是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抢购风的工薪族,仿佛如临大敌,变身“海豚族”再次疯狂地囤米、囤油、囤鸡蛋;而富裕的人们则蜂拥“抢金”,逼得金店一再推迟打烊,直到捧着金砖金条回家才安心。不过,我们并不希望人人都变得如此疯狂,本期《封面文章》告诉大家,保卫钱包要有理性!

如今大多数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低,单靠囤积来保卫财富,效果毕竟有限,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所以更主动的应对方式是,在通胀时期利用资本市场随胀而涨的特性,在资本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分享其中的收益。一般而言,在通胀预期之下,大宗商品、黄金、楼市和股市是投资的“四大金刚”。由于当前楼市正遭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因此,我们不妨改以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提前消费,有的放矢地抵御通胀。

面临通胀之忧的人们,如果再不积极理财,财富就将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缩水了。所以,赶快到11月19~2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八届上海理财博览会上来吧!为期三天的展会上,来自银行、基金、保险、证券、外汇、收藏等行业的百余家参展商将汇聚一堂,齐齐为你出谋划策,帮助你保卫钱包,成功地做个通胀赢家

通胀来了

提要:物价上涨,正像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样,不再局限于绿豆、大蒜这样个别的农产品,而是向衣食住行全方位渗透,向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蔓延。毋庸置疑的是,通胀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很有可能的是,通胀还将继续延续,甚至明年达到高峰。

鸡蛋涨价!蔬菜涨价!苹果涨价!服装涨价!……

“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已成常态,更有“糖高宗”、“棉里针”紧跟其后,人人都在抱怨,“苹什么”涨价无休无止?

物价上涨,正像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样,不再局限于绿豆、大蒜这样个别的农产品,而是向衣食住行全方位渗透,向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蔓延。

这不是通胀是什么?这就是通胀!

这一次,通胀是第三次的“狼来了”,真的来了!

涨价无处不在

11月11日,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的CPI数据,4.4%的数字既让人吃了一惊,又似乎在意料之中。令人吃惊的是,今年前9个月的CPI的数字还在3%一线,如今竟然跨上了4%的线上,似乎还在向5%的警戒线挺进。意料之中的则是,人人都感受到涨价无处不在,CPI不走高怎么可能?

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31种受监测产品中,近80%的价格上涨。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数的80%。10月份,大中城市黄瓜、西红柿、油菜等15个主要品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为每500克2.41元,比9月上涨10.1%。

在棉花价格大涨的带动下,下游产品的“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国内标准棉的现货价格就从1.8万元/吨上涨到2.8万元/吨,创11年以来的新高。作为终端产品的棉织品、服装等价格则上涨了10%~30%,羽绒服的价格上涨最为显著,与去年相比市场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到三成。

10月,发改委上涨成品油价格,一些城市再次出现了柴油荒的局面。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不仅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成本:加油更贵了、燃油附加费提高,更重要的是还将继续传导至工业、旅游等行业,引起工业产品、农产品、服务产品等价格的再一轮上涨。

涨价,正成为近期生活中影响最普遍的关键词;涨价,让我们钱袋子的购买力越来越低;涨价,让我们越发感受到通胀的威力和压力。

CPI为何还是温吞水?

一直以来,人么都是拿CPI指数作为衡量通胀率的指标,可是对于CPI的诟病也不绝于耳。这边厢,物价上涨早已铺天盖地;那边厢,CPI数字往往还是温吞水,不紧不慢地慢慢升呢?CPI的涨幅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CPI数据的来源与构成。目前,中国的CPI统计中主要包括8大类商品,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居住。对于8大类商品,配以不同的权重,如权重最高的为食品类,配以的权重为34%;权重最低的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权重为6%(每年统计局会根据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对权重进行微幅调整)。在此基础上,统计部门根据抽样选出近13万户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习惯,在8大类中确定262个基本分类,并选出600种左右具体商品和服务,进行经常性的定期调查。

因此,产生实际感受与CPI落差的第一个原因在于,房价并不属于CPI的计算范围。在CPI的编制过程中,居住费用指的是租房的实际房租,自有住房的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建房及装修材料,水电、燃料等。房屋价格则作为投资,不计入CPI的统计中去。因此,首先是租金而不是房价被计入CPI的统计中,其次居住这一项目中CPI统计中占的比例也很小,为13%左右。造成的结果便是,房价的迅猛上涨在CPI数据中并未体现。

第二个原因在于CPI指数并没有对不同收入居民进行有效区分。我国采用总体CPI、城市居民CPI和农村居民CPI三个指标,并不能体现出不同收入居民消费习惯和权重的不同。在其他国家和经济体当中,往往会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报告多种形式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如在香港特区,就根据收入的低、中、高,分别报告CPI(A)、CPI(B)、CPI(C)。相对来说,按照目标人群和消费习惯来统计的价格指数与人们的实际感受就会更加贴合。

近期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在参加财新专家圆桌——“通胀离我们有多远”时就表示,由于统计方法带来的误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CPI数据低估了2个百分点。考虑到真实的CPI,沈明高认为,中国的通胀容忍度为4%~6%的通货膨胀,超过6%就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如果统计局的数字CPI达到4%就已经很高了。”沈明高说。

谁带来了通胀

大量的货币供给,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给出了通货膨胀的最基本原因,“简单来说,货币的大量发行是通胀的必要条件,而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则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了预期。由于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因此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两者相加,最终导致了此轮通胀。”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全球的主要央行相继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的作用。据美银—美林证券的估计,在首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包括原油、铜以及贵金属等商品价格上涨了约15%。11月,美国再度推出了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计划。由于美元的供给量大幅增加,将导致美元贬值。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通胀波及到生活中的多个层面。

另外一方面,由于货币泛滥,全球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并不断输入到新兴经济体中,引发全球性的资产价格上升,带来资产泡沫。

在中国这个独立的经济体内,除了通胀的输入和全球资本的流入,自身飞速增长的广义货币M2也推动了通胀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保持着23%的水平,截至到今年9月底,M2的供应总量达到了69.万亿元。在经济学界,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目前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2倍的很少。但到2010年9月底,中国的GDP总量为26.866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GDP的2.6倍。以此指标来衡量的话,中国的货币已经属于绝对超发。

国金证券首席分析师金岩石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身边所有的消费品和投资品,都可以装在一个木桶和水池里。”木桶里装的是衣食住行,事实上,也这就是CPI数据所涵盖的主要对象,而水池里是股市、楼市、政府投资、奢侈品等,我们可以把水池理解为资产市场。“央行增大流动性,也就是投放货币,只有两个选择,木桶或者水池。”如果流入“木桶”,势必引起衣食住行等物价上涨;如果注入“水池”,就会使得股价、楼价上涨,形成泡沫。事实上,今年以来由于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推出,楼市内涌入的资金被挤出,股市等资本市场也未形成大规模的上涨,因此大量资金流入到“木桶”中,像今年以来所发生的“豆你玩”、“蒜你狠”等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推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带来物价的上涨,推高通胀的压力。

另外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结构调整本身就具备通胀性质。沈明高指出,如“十二五”规划里面,未来家庭收入的增长要超过至少不低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这就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因此,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通胀,既有全球性因素,又与我国的货币发放量、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置疑的是,通胀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很有可能的是,通胀还将继续延续,甚至明年达到高峰。

积极应对通胀

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便是,如何在通胀的背景之下开展一场成功的财富保卫战。通胀一直是财富最大的敌人,原因很简单,通胀使得我们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我们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在通胀加剧时,这一作用更加明显。如近期物价上涨如连续剧般上演,不仅对低收入居民产生了影响,中等收入的家庭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传统最简单的做法是“囤”和“省”。“海豚(囤)族”是近期涌现的一个热门词汇,到超市抢购食用油、大米、面粉、卫生纸这些保存时间略长的生活必需品,囤积起来避免价格上涨的风险。通过团购、寻低价等方式采购无法保存的产品,如蔬菜、餐饮等等,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海豚”和“省长”们并没有错,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占到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尽管在通胀的背景下这些方法起到保卫财富的目的,可是效果有限,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更主动的应对方式是,在通胀时期利用资本市场随胀而涨的特性,将现金尽可能地转换为实物资产,在资本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分享其中的收益,这样我们的财富不仅不会缩水,还有可能战胜通胀的脚步,成功地做个通胀赢家。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让我们的餐桌越来越贵,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得不承担食用油、糖、蔬菜、肉类涨价给我们带来的支出增加;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可以从大豆、糖、玉米等大宗商品市场上获得高得多的收益回报。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投资途径的完善,无需把成吨的大宗商品“囤”起来,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就可以通过QDII、商品指数基金等方式参与到大宗商品市场上。一进一出之间,哪个利益更大?

黄金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本轮通胀由货币超量发行引致,来自世界黄金协会的研究报告表明,黄金价格与货币发行量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当美国的货币供应量每增加1%时,会带来黄金价格0.9%的上涨。当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推出,国际金价便触及了1400美元/盎司的整数关口。当然,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大,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黄金应对通胀的功能值得投资者重视。

从股市的表现看,围绕通胀主线也产生了诸多投资机会。一方面,在资金推动的通胀中,资本市场有望获得提升,适度的通胀水平将有助股市保持重心稳步上移的趋势;另外一方面,股票市场上一些受益于通胀的上市公司有望获得良好的表现,像“煤飞色舞”、近期走强的农业、医药板块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尽管从理论上说,房地产市场属于通胀的受益板块,投资房产可以起到抗通胀的目的。但是从目前的宏观政策环境来看,投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今年以来,严格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接踵而至,包括限购令、较高的贷款利率成本甚至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投资者还要面对更高的税务成本等,因此短期来看,房地产投资难当抵御通胀的大任。

经济专家如何看通胀

提要:目前的通胀是怎么形成的?通胀未来会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深感通胀之忧的人都关心的问题。对此,经济学界的专家们从各自的角度作出了精辟的剖析。

经济复苏后和货币超发招致通胀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说到通货膨胀的原因,国际和国内其实基本一致,就是由于货币的大量供给。从国际上看,西方的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直到目前为止仍在货币“量化宽松”的道路上往前走,这就直接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而中国国内亦是如此。据统计,2009年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约是2008年的2倍,信贷规模可谓空前绝后。

在这样全球经济刺激的背景下,一些没有受到金融危机正面冲击的国家,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实现了率先复苏,这就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充分条件。

因此简单来说,货币的大量发行是通胀的必要条件,而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则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了预期。由于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因此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两者相加,最终导致了此轮通胀。

对于未来通胀的预期,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后率先进入了政策紧缩期,但遇到的挑战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货币政策还相当宽松,因此即使未来政策紧缩,国内资产泡沫化的压力和国际化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仍会存在,通货膨胀无法快速减弱。

其实目前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的预料之中。2010年的通胀水平总体温和,3%左右的目标可以达成,而真正的挑战是在2011年,通胀仍有向上走的趋势。此轮通胀可能要持续到2012年上半年左右。

对于目前国际的通胀环境,从静态看,新兴经济体正面临通胀压力,而发达经济体正面临通缩压力,但是展望未来,全球都面临着通胀的压力。美国最近发行的通胀保值债券(付息水平根据上一年CPI来调整,有对抗通胀的能力)出现了负利率,这就表示这一债券在市场上受到疯狂抢购,也就意味着市场未来通胀预期非常强。不难看出,即使美国这样静态看仍有通缩风险的国家都有着如此高的通胀预期,未来全球的通货膨胀应该可以预料。

在美国这样全球本位币国家大规模量化宽松、让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未来最大的风险是资产泡沫化风险。但是资产泡沫的水平往往是无法确认的,政策也就无法采取前瞻性行动,甚至会出现失误。所幸现在出现了通胀,加息政策随即出台,这样也就减小了未来货币政策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三大货币“注水“让货币变得不值钱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看待此轮通胀,首先要回顾到美国在金融危机前大搞的金融创新。当时美国的金融创新助涨了资产泡沫,人们手上的票子得以迅速增长,甚至超出了财富能力。当危机突然来到时,原本具有相当购买力的票子变成了不良资产。

其实,这场金融危机可以把货币泛滥的问题解决,但是各个国家都没有采取“硬着陆”的方式对待危机,反倒采用注资的方式不让金融机构、大企业倒闭。”金融危机原本可以使不着边际创造的货币收回去,但事实却让本来应该失去的债务关系复活了,2008年前创造的大量货币并没有减少、消化。

而导致此轮通胀的导火索,就是美国连续的宽松货币政策让人们对钞票不再信任。他说到,从前金本位时,钞票的价值由黄金决定,而现在,全球货币的价值由三大货币决定,即美元、欧元、日元,三大货币的注水就让货币变得不值钱。

当人们觉得金融资产已经泛滥、不靠谱的时候,就会把原本投资金融资产的资金转而投向农产品、铁矿石、大宗商品等等,例如我们熟知的金融大亨索罗斯、巴菲特都已经开始投资硬财富寻求收益,这也就导致了上游资源价格的上涨,从而引起下游投资环境、消费环境一起涨价。其中,投资环境涨价是指企业成本增加,令其不得不把成本转嫁到生产的最终产品上,形成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老百姓会因为农产品涨价,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物价上涨了,而这些老百姓中,有一些还有转移成本的能力,比如他本身是一个商户的经营者,那么在他发现生活开支增大后,即便自己本身不是生产者,也会抬高出售商品的价格,以对冲物价上涨给他带去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全面的物价上涨。

不过,票子泛滥的欧美国家并没有出现通胀,反而是大宗商品所在国不得不提前加息。由于资金回流增加,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不得不加息,而制造业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都在升值,海外资金的涌入会造成资产泡沫,所以这些国家同样不得不率先采取加息政策,这就给世界经济未来复苏带来不透明性。不单是欧美国家金融危机来了,现在在在前一轮危机中没有受害的国家全都卷进去了。

只要美国不放弃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那么全球通胀将没有安宁的可能性,未来通胀只会越来越严重。只有当欧美、日本放弃低息政策,大量热钱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趋势才会减缓,世界经济才会复苏。当生产成本稳定时,企业的利润就可能上升,就业情况亦会好转,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好。

明年通胀压力可能更大

李伟(渣打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

从数据方面看,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主要因素,而且这种上涨并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明年通胀压力可能更大。

即便今年年末通胀有所放缓,也只会是短暂的,2011年国内的通胀情况将进一步加剧。可以说,现在只是处于通胀的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利率进行调整。国内通胀的产生,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欧美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虽然食品价格的上涨中,有一定的投机性因素,但整体而言是受到国内经济复苏、需求提升、流动性充裕的影响。

各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是有互相影响的,就以房价上涨为例,人们会感觉到收入在相对贬值,为了提高收入,农民可能就要提高农产品价格,商人就会提高商品卖价,也就随即产生了互相涨价的情况。抑制通胀需要全面的管理手段,而不能寄希望于只控制某种单一商品的价格。

由于资产价格的泡沫会有渗透效应,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手段抑制泡沫的生成。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各种商品价格的平稳。目前政府采取加息的手段,对抑制资产泡沫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长远来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由记者根据各位专家的观点进行整理)

战通胀之利器四大利器

提要:一般而言,在通胀预期之下,大宗商品、黄金、楼市和股市是投资的“四大金刚”。由于楼市正遭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所以我们另外提出,以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消费来战胜通胀

1.股市――温和通胀带来投资良机

“资金放出来,即使不是水也是油,最后一定要在什么地方鼓起来。如果投资不能跑赢CPI,便是购买力下降了,因此,我们需要投资。”北大一位教授如是说。

而货币的泛滥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明显的通货膨胀,从“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到“苹什么”……如今,物价上涨已成不争的现实。而伴随着各种物品的轮番涨价,老百姓的通胀焦虑感日发严重:手中的钱越存越不值钱,该怎么办?投资什么才能抵御通胀?

股市是抵御通胀的利器

一般而言,在通胀预期之下,大宗商品、黄金、楼市和股市是投资的“四大金刚”。然而,以大宗商品为标的和期货市场非普通百姓涉足之地;黄金已经连创新高,达1420美元以上,颇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意思;楼市正在遭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此时买入显然时机不佳。因此,相比较而言,股市是时下最为通行和便利的,抵御通胀的投资利器。

事实上,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股票都是最能抵御通货膨胀的工具。在股票实际收益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上,西方各发达市场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股市有着相似的经历:在通胀水平较高时,股市实际收益率与通胀水平呈现负相关;而在通胀水平温和时,股市实际收益率与通胀水平呈现正相关。而不同的通胀阶段,股市的表现不一,相关板块的表现也同样不一。在经济刚开始复苏,通胀预期有所抬头的时候,有色、煤炭等资源类股票都值得关注。而到了经济逐步走向繁荣,通货膨胀却处于温和期,各个行业都有较好表现,金融、地产等行业表现更为明显。而在恶性通胀期,投资机会就会减少,这时需要选择一些跟CPI关系的不大的行业,比如科技创新、医药类行业。

由于我国股市历史还较短,没有太多的规律性可以总结。但从最近通胀与股市来看,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CPI显著上涨过程中,上证指数表现就有较好表现,股指从不到2000点攀升至6000点。然后,全球遭遇了金融风暴,通胀一下转为通缩。而在政府推出4万亿的刺激政策后,危机很快过去。2009年初,通胀又开始抬头,而股市也出现了一波像样的牛市。

因此,投资者应该充分意识到通货膨胀所衍生的投资机会,规避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

谁最抗通胀?

抗通胀将是四季度,更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股市投资的主基调。而按常理,在通胀的初期和中期,股市会出现一次趋势性的上涨,然而,投资者需要警惕的是:“股票是最好的抗通胀品种”,并不代表所有股票均能抗通胀,只有极少数股票能抗通胀,多数夹在中间的、资本支出庞大的制造业股票不仅不能抗通胀,而且会受到通胀的严重伤害。那么,究竟哪些行业和板块属于这“少数派”?

首先,是与大宗商品有关联的资源类板块和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板块。近段时间以来,由于通胀的不断加剧造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水涨船高,而近期农产品又接过了涨价大旗,因此农产品相关股票也有相应走高。但分析师提醒投资者,由于前期资源类股票如有色金属、煤炭等涨幅过大,虽然中期较为看好,但短期来说可能调整继续。投资者应耐心等待合适介入时机出现,并且要根据央行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随时做出调整,以免蒙受损失。

其次,是大消费板块。大消费概念板块包括汽车、家电、医药、零售百货、服装、食品饮料等,从“十二五”规划来看,大消费板块将成为“长期关注的焦点”。其中,医药行业最应值得关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老龄化加速、预期寿命的增加,使医药行业进入了发展“”时代。今年1~8月医药工业实现收入6976亿元,利润总额7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1%、35.58%。盈利水平创近10年来的最高。对医药板块中重点关注有产品特色的公司。可以说,特色意味着差异化,差异化意味着稀缺,稀缺意味着垄断,拥有特色的产品,就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竞争力。如云南白药、片仔癀、独一味、东阿阿胶、奇正藏药这样的传统民族特色产品;妇科千金片(千金药业)、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速效救心丸(中新药业)等一批专科强势品种;自主研发或独家、首仿、疗效具有突破的专科化学制剂、生物制剂(如恒瑞医药的瑞格列汀、三家企业正在研发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像独家生产、品牌优势明显的非处方药(如三九医药的三九胃泰颗粒)。

其次是公用事业类板块。公共事业类上市公司处在自然垄断之下,业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所说的公用事业板块包括电力、交通设施、供水供气等行业,这些行业在2010年经济成长的过程中,业绩收入稳定增加,未来成长性良好。此外,在通胀中,由上游传导而来的涨价潮也波及公用事业行业,如用电将实行梯度收费等,而调价将确保该行业的利润免受原材料上涨的挤压。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合适的股票,在合适的价格才能抗通胀”,而非“所有股票、不论价格均能抗通胀”。 通胀预期不是仓促决策的理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考虑股票的质地及介入价格,而经过四个多月的上涨,很多股票已价格不菲。而在没有合适价格、足够安全边际的可交易证券之前,一定要将钱包看得紧紧的。

2.大宗商品――多种方式参与商品基金

除了股票,大宗商品是对抗通胀的又一大类投资工具。

2010年三季度以来,伴随全球通胀预期的升温,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代表大宗商品走势的CRB指数上涨4.81%,大宗商品迎来普涨行情,其中涨幅居前的为棉花、白糖和橡胶等软商品,如纽约棉花、原糖期货涨幅为22.92%;其次是农产品,芝加哥玉米、大豆和小麦分别上涨17.67%、10.91%和6.41%,豆油期货上涨9.34%。可以看到的是,与通胀相关的资产价格正节节走高。